局势急转直下,乌克兰或将以矿产资源换取美国军事援助。泽连斯基公开声明,已准备好与美国签署协议,内容涉及一项价值5000亿美元的矿产协议,该协议的实质是美乌双方就资源问题展开公开博弈。
泽连斯基起初强硬表态,宁可与特朗普公开决裂,也不在乌克兰“卖身契”上签字。然而,不到三天,他便迅速转变态度,同意签约。这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
美乌双方均作出让步,然而协议初稿实为特朗普施压工具,巴拿马运河事件便是明证。特朗普先威胁派兵掌控运河,谈判时再虚晃一枪,声称放弃,最终换来美军免费通行,巴拿马也取消了一带一路合作。
特朗普处理乌克兰事务,沿用了同样的策略。经过数轮高压施压后,美国如今同意做出“让步”,先达成一个简化版的协议框架,后续再细化具体内容。外交说到底就是权衡与妥协,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手段,泽连斯基最终承受不住压力,只能妥协改变立场。特朗普表面上看似让步了,实际上取得的成果远超拜登时期。
其次,乌克兰的生存严重依赖美国援助。泽连斯基已公开承认乌军面临极端困境:若失去美国军事援助,弹药储备将很快耗尽,无力继续对抗俄军,例如“爱国者”导弹已告罄。据乌军前线指挥官反映,他们只能被动防御,眼睁睁看着俄军导弹来袭,毫无拦截能力。
泽连斯基曾坦言,乌克兰的生存依赖于美国的军事援助。美国以此为筹码,承诺只要泽连斯基签署相关文件,便立即恢复对乌军援。战事紧急,面对美国的压力,泽连斯基别无选择。
欧盟强硬立场间接影响了特朗普的决策。 美国绕开欧盟单独与俄罗斯对话,激起了欧盟的反弹。欧盟声明,无论美俄关系如何缓和,他们将继续单独对俄罗斯实施制裁。 欧盟已决定向乌克兰提供60亿欧元紧急军事援助,其中包括新型防空导弹和150万发炮弹,全部由欧盟承担。英法两国还决定率领欧洲多国组成的三万联军进驻乌克兰,保护基辅政府。这支三万人的部队主要由航空兵和防空导弹部队组成,“台风”战斗机也将部署至乌克兰。
特朗普认为,欧洲若全力填补乌克兰的资源缺口,势必削弱美国的影响力。因此,促使泽连斯基尽快签署协议,将矿产资源收入囊中,成为特朗普的首要目标。因为稳妥才是上策,其他问题随后再议。
最终,“矿产换军援”协议的简化版得以实施,这是美、俄、欧、乌四方博弈妥协后的产物。
泽连斯基曾试图将乌克兰的稀土矿产资源交给中国开发,以此对抗美国,期望借助中国影响力牵制俄罗斯,并避免被美国过度控制。然而,这一策略未能奏效,因为中国秉持中立立场,不会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队,更不会成为乌克兰对抗美俄的工具。
面对美俄欧三国角力,乌克兰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,几乎没有任何足以左右局势的关键砝码。用矿产资源换取军事援助,成为泽连斯基不得不接受的屈辱协议。签署还是拒绝?泽连斯基事实上已没有选择的余地,只能被动承受,权衡以何种方式承受这巨大的压力。
热点资讯
相关资讯